TomYam:分析交通部长的一段供词
Offensive Degree: 2.5 Stars
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的会议记录,交通部长翁诗杰曾被潘俭伟问及他是否从KDSB这间公司得到好处。以下是我从网上抄下的问答录。
潘俭伟:部长是否曾直接或间接,接收过KDSB,或KDSB拥有人张庆信,或其他有关公司的好处,比如娱乐、旅游、专机航空,或其他的利益?
翁诗杰:如果现在是在国会议院内,我将会援引议会常规36(6)条文,因为这是具有恶意的。
潘俭伟:(不过)这是我的提问。
翁诗杰:对,没错。我刚才说过,虽然这里不是国会议院,但是,我也要记录这道问题,是一个没有理据及不怀好意的猜测。我不想要用“恶意”这个字眼,但我要告诉你YB,如果某人要行贿,肯定是有所求,即所谓的“供应与需求”。然而在这个案子中,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,为何他们还要行贿?这是不合逻辑的,YB你不明白(这个道理)。
由于郑丁贤在今天的星洲日报中,说他不是很明白这两人之间的对话,所以,我愿意在此献丑,尝试协助他分析这段对话,以便解开他所谓的《交通部长的言语密码》。
对话的第(1)部份
这段对话的第一部份是关于国会议会常规36(6)条文。我没机会翻看《国会议会常规》这本册子,所以只能推测这个条文与“不怀好意”OR“具有恶意”的“猜测”有关。
一个人之所以会指这样的问题是“猜测”,是因为他本身认为这个问题的“具体内容”根本不存在OR不曾发生过,是属于凭空想像而虚拟出来的问题。
潘俭伟不会问“你是否晚上睡觉前有读《小叮当》的习惯”这类问题,是因为这样“虚拟出来的问题”实在是无厘头,与这个案件毫无关联,所以没有在会议中被问起。
至于这个问题是否是“不怀好意”OR“具有恶意”,则要看问题的内容是属于“负面性”(Negetive)还是“正面性”(Positive)了。
若潘俭伟要问“正面性”的问题,他应该问:“部长是否曾直接或间接,拒绝过KDSB,或KDSB拥有人张庆信,或其他公司的好处,比如娱乐、旅游、专机航空,或其他的利益?”
一旦潘俭伟的问题内容是属于“正面性”,他就不会被人家指控发问一道“不怀好意”OR“具有恶意”的“猜测性问题”。
对话的第(2)部份
我们很明显的看到,这段对话的第一部份根本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,真正的戏肉却是对话的第二部份,与“供应与需求”(Demand and Supply)这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关。
翁诗杰尝试以“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”为理由,来否定他们的任何“需求”。那么,既然没有“需求”的话,按照逻辑来直接推论,也就不会发生“行贿”这回事,进而推翻潘俭伟的所有“猜测”。
同样的道理,如果你能以“性无能”为理由,来否定蔡细历的任何“性需求”的话,你就能推翻所有对蔡细历的指责,进而避免马华党争。
那么,“供应”在这段对话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?翁诗杰对这项需求,又供应了些什么呢?没有,“供应与需求”这个概念在这里出现,纯粹是有人在乱抛书包,混淆了人们的思路。
不信的话,我们大可从这段对话中删去“供应与需求”,你将会发现到对话的原意并不受到任何影响。
最后,我倒很有兴趣想知道,他们“要的东西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
* 请click上面的“Google广告”以示对此BLOG的支持。OK?
标签: Politics
0 Comments:
发表评论
<< Home